猎云网注:相信经过这次疫情,每个人都会更重视健康,更敬畏生命;更珍视家庭的温暖,更珍惜自己的工作;也更理解困难以及正在经历困难的其他人。也相信经过这次疫情,会有越来越多的产业与企业会加速并深化数字化进程,这将带来极大的效率提升,也将在疫情复苏后给各行业在全世界范围内带来更多的竞争机会。文章来源:峰瑞资本(id:freesvc)。
疫情仍在持续。关于这次新冠疫情的影响,一个意外的结果是,中国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应用得到了一次涉及人群极广的下沉。
因为疫情防控过程中,宅在家里是有效的、被鼓励的措施。所以,各线城市的人每天都有足够长的时间(可能超过 10 小时)使用各种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产品。尤其是,低线和下沉市场在封闭和宅的执行上更坚决和彻底,这将显著减小各线城市消费者使用互联网的习惯差异,用户们都会变得更有判断力。
作为结果,疫情过后,所谓的下沉红利将很难再被特定公司所保有或者独有,因为它本质上是由信息不对称与用户成熟度差异带来的。
与此同时,疫情使一些专业性强、门槛高的低频高价值应用得到了「强制转化」,包括在线教育、互联网医疗,远程办公,等等。
从某种意义上,经过这次疫情,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将开始进入「好公司」的新时代。那些真正创造好产品、好服务、好内容,受人尊重的好公司们,会因为各线城市消费者的认知差被拉平、都变得成熟「见多识广」,进而被更大规模的消费人群接受、认可,和喜欢。
对于非(移动)互联网行业相关的公司,疫情是一次对公司组织能力、文化和凝聚力的考验,尤其是创始人面对突发问题时的趋势判断能力、调整能力甚至价值观念的分水岭。经此一「疫」,在困难中能形成向心力、协力向前的「好公司」,会在之后获得更快的恢复、更好的发展。
以下,我们将就我们从始终在一线的创始人们交流所获得的信息以及我们内部的讨论与思考,来探讨一下:
100 余位创始人如何看待疫情影响
疫情带来的短期困境与影响
疫情带来的长期机会与影响
关于 2020 年资本市场展望
01、一线调研:100 余位创始人如何看待疫情影响?
疫情仍然笼罩着我们。2 月 3 日,我们在线开工的第一件事,就是请每一位投资同事与自己负责的已投企业创始人深入交流,了解 ceo 与公司的状态、面对疫情他们如何应对,以及有什么是我们能帮忙的。我们的小调研覆盖了 100 多家企业,结果是:
绝大多数 ceo 都在重新审视自己的商业模式并做出积极调整。用三只松鼠创始人章燎原的话,「尽管不情愿,但是危中有机,恰是考验,企业对社会最大的履责,就是在任何艰难条件下能够经营好企业。」
超过 20% 的创始人试图从困局中找到新的思路和突破口。在和他们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听到了「可能会倒逼 saas 发展」、「迎来需求增长,用户习惯被培养」、「我们看到了一个新的方向」、「短期受挫,中期利好」……
风险突如其来,思考如何不只是「活下去」,而是从「危」中窥「机」,这是优秀创业者该有的姿态和动作。
不过,确实有超过 30% 的被投企业坦言受到疫情的不利影响。这没有什么好遮掩的。
目前,疫情带来的较为突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生产、物流快递、服务等关键环节,主要是由活动范围受限和延迟复工等因素带来的。
具体而言,眼下创始人们短期心焦的是复工:「看样子 2 月底开工都悬」、「园区封了,我们在努力申请复工」,而产业链上下游的延迟复工,则会影响项目进度:「大客户就在武汉,测试产品的时间可能延后」、「供应商开工较晚,影响产品交付」;10 余家被投企业受物流运输影响,延迟了给客户交付产品:「美国海关卡住货物不让入关」、「国际订单延迟交货, 要优先补齐, 否则面临罚款」;8 家被投企业还在适应线上办公:「远程只能完成 60% 到 70% 的工作」、「办公效率下降不少」。
02、疫情如何影响商业?
基于创始人们来自一线的声音以及我们内部的初步思考,一个结论是,疫情对商业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物理上的政策和心理上的影响带来的。
物理上的政策,主要是出于避免疫情扩散的目的,限制人们的活动范围,包括鼓励宅在家、少聚会,并延后上班/开学时间等。
心理上的影响,我们应该都能体会到,相比 sars 爆发的 2003 年,当下社交媒体已经十分发达,不论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信息传播的广度和速度都史无前例,因而对公众情绪的影响直接且猛烈。
因此,思考疫情对商业的影响,逻辑上要看两件事:一是疫情改变了哪些行为,二是疫情改变了哪些心理。至于疫情影响到底是短期还是中长期,这取决于疫情对行为和心理的影响是短期的,还是持续性的。
03、疫情带来的短期困境与影响
短期来看,目前疫情对行业的影响程度如下:线下服务行业>线下零售行业>线上零售行业>线上的其他行业。
线下服务行业是眼下受到冲击最严重的行业
眼下受到重创的是那些产生聚集类行为的线下服务业,比如大家都已经看到的餐饮业。餐饮是我们投得相对较少的,我们拿其他相对熟悉的行业来分析。
对于有些刚性需求,即便短期受影响,总量最终不会少。因为,存量会延期兑现,甚至会带来增量。
刚需类:以婚庆服务为例
峰瑞已投企业美薇亭第一季度的订单暂时取消了大半。没办法,今年 4 月之前大概率不会有什么人举行婚礼庆典了。之所以说是暂时,因为婚庆服务是刚需,大概率可以延期。
换句话说,今年第一季度不办,可以延后到五六七八月份。因此,预测它们今年全年的订单总量不一定会减少。
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疫情过后,婚庆行业会不会迎来新的增量?
这个问题的背景音是,受疫情影响,我们对家庭、伴侣以及生活中值得纪念的东西可能更重视,原本不打算办的或者打算简单办婚礼的,可能打算办隆重一点,或者想方设法办得更有纪念意义。
对于很多非刚需类的服务,短期内疫情会给它们带来不可恢复的影响。从理性的角度,这是创始人重新审视业务发展新方向的时间点。
非刚需类:以摄影服务为例
我们另一家已投企业 vphoto,它为各种各样的和记娱乐手机版的线下活动提供云摄影服务。尽管企业本身是高度互联网化的,摄影动作和部分服务需要在线下完成。
与刚需类服务不同,vphoto 所服务的客户们原定的和记娱乐手机版的线下活动,有可能延期,也可能就真的取消了。毫无疑问短期内 vphoto 的原有云摄影业务会受影响。
好在创始人已经在思考如何开发符合趋势的新业务了。他们看到了短视频内容消费的快速增长,这是中长期的趋势,然而视频素材的优质供给仍然稀缺。vphoto 决定利用过往积累的素材、视频编辑识别技术,以及过往合作的摄影师资源,探索短视频内容制作。
短期内,线下零售受到的影响大于线上零售
刚需类零售短期受到影响,疫情过后会报复性反弹,可以恢复大半,甚至会激发新的需求。(因为受到就业与收入影响而消失的需求除外。)
刚需类:以汽车零售为例
峰瑞在汽车零售领域投了两家企业,花生好车、什马出行。汽车行业已经处于低谷长达一年多,遇到疫情,它们的线下业务短期会受影响。但是,因为汽车消费是刚性需求,等疫情过去,这个领域大概率会迎来「报复性」反弹。
一方面,经历了部分城市公共交通的阶段性停摆,很多人突然意识到,没有车是不方便的。另一方面,尽量避免乘搭交通工具成了抗疫时期的共识。疫情过后,除了之前积累的刚性需求会恢复性释放之外,我预测会有一波因疫情影响而新激发的需求。
非必需类零售短期内受到的影响会大一些,特别是产品和服务需要在线下交付的。
非刚需类:以咖啡、茶饮行业为例
相比汽车、日用品等刚需类商品,短期内,咖啡、茶饮这类可买可不买的非必需品受到的影响很大,特别是产品和服务需要在线下交付的。
然而,即便同在咖啡、茶饮行业,星巴克、喜茶的处境会比很多纯线下咖啡店和茶饮店好,因为除了自提,它们还能外送(产品交付通过线上完成)。也就是说,有线上能力的零售企业受到的冲击会相对小一些。
线上其他行业,短期内,娱乐、社交行业增长最明显
占时间长的甚至带有轻社交功能的游戏,广受用户青睐。
以王者荣耀为例,据 极光大数据 统计,其春节期间(1月23日-29日)的 dau 超过 1.09 亿。
这是成年人短期在家不能外出,却有大把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大家把更多时间用在了娱乐上。
需要思考的是,如果这些影响是因为短期的时间分配带来的,那么往长期看,大家的时间分配最终还是会回到正常。当大家不能像最近一样每天花那么多小时娱乐后,这对娱乐行业会带来什么影响?
考虑到无论是游戏还是娱乐,都极大程度使用了视频。所以,可以基本确定的是,即使大家时间分配回归正常,视频相关的各种模式会越发成为主流。
各种类型的社交在疫情之后也会获得短期爆发。
和娱乐类似,社交的基数也同样庞大,疫情过后,虽然我们会需要一段心理缓冲期,但是之后肯定会出现「报复性增长」,尤其是情感类社交领域。春节没能赴的约,大概率会兑现甚至更甚,此外,因为在家闷着而被压抑的社交需求会得到释放,也会刺激线上线下的各类社交。
04、中长期的影响与机会
相比那些转瞬即逝的机会,我们更应该关注疫情的中长期影响。即,疫情对人们的有些行为模式和心理所产生的影响或改变,会延续相当长一段时间,这会为许多行业带来中长期的影响。
我们发现,因为近期大家待在家里的时间更长,泡在网上的时间也更长,那些我们原来就信赖的商品和服务,我们用得更狠了,那些我们原来不太尝试的商品和服务,我们主动被动尝试了。
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新的行为习惯和思想观念在养成,与之相关的商品/服务品类和行业有了发展空间。
线上零售有了新的品类机会
最典型的要属生鲜
毫无疑问,之前线上售卖占比不高的生鲜行业,疫情期间在线上有了爆发性增长。这不难理解,受疫情影响,用户减少了出门频次,将生鲜采购,尤其是买菜的行为由线下转到了线上。
依据亿邦动力的报道,叮咚买菜春节 7 天订单量超 400 万单;援引引证券日报报道,除夕到初八,每日优鲜实收交易额相比去年同期增长350%。
但是,有两点,可能和大家想的不一样。
一个是,除了线上,有供应链积累、有良好品牌的线下传统商超,近期业绩表现也很好。
联商网报道,2020年1月,步步高超市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3%。中信建投提供的数据显示:物美超市平日每天菜量约700吨,春节期间出现3倍增长;春节期间,永辉生活蔬菜备货 20 万份以上,是平时的 3 倍;同样的,大润发门店商品采购量同比增长 4-5 倍。(关于大润发的观察与思考,详见《李丰专栏16 | 生鲜零售大战——从二级市场学习早期投资》)
线下商超之所以好的一个原因是,按照传统,线下商超在春节期间都持续营业,所以它们在商品供应、人员准备上,都更充分,尽管也遭遇了供不应求的情况。而互联网零售企业,即便线上超市,在春节期间,因为物流和人员的原因,同场没有做好持续营业的安排,因而可能更加措手不及。
另一个是,传统零售转型新零售、同时有线上线下能力的商超代表们更有竞争力。因为他们原本拥有的供应链能力和场景能力更强。我们看到,在苹果 app store 的餐饮美食类里,大润发和多点都进了前5名(肯定不是刷出来的),在 app store 下载总榜的前 100 名当中,有大润发、永辉、多点,相信也不是刷出来的。
一个有待观察的小话题:生鲜的爆发增长显然是由于几乎所有人都宅在家做饭造成,问题是大家恢复工作之后会如何?
食品类消费可能会上新台阶
一种是现有大品牌的替代性和记娱乐手机版的解决方案。
以咖啡为例。平时街角楼下轻松可得的星巴克、瑞幸咖啡都喝不上了,咖啡的重度用户们会做的,是去寻找替代品。对峰瑞天使轮项目三顿半咖啡这样的线上品牌来说,就是难得的窗口期。
用户尝试后,只要认可它的口味还原度、体验感、方便性以及价格,就可能带来复购,用户喝超速溶咖啡的习惯就可能延续。三顿半咖啡今年 1 月的订单量与去年同期比,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接下来,我们会出一篇文章关于咖啡与三顿半。)
另一种是升级后的方便类食品,特别是升级后,能满足一人食场景的方便类食品。
在和我们交流的过程中,三只松鼠创始人章燎原说,「18% 的零食线上渗透率,可能会通过疫情被新教育;其次是经历了品类升级的方便速食的崛起。」自热小火锅、升级后的速食拉面和米粉,近一两年颇受用户青睐,在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更甚,它们是宅家里除了做饭之外的有效补充。
但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这背后的挑战是:生产型企业需要原材料才能生产加工,一是大家很难预见到这样的特殊情况,二是厂家也很难在这么短的周期里组织足够的存货和物流能力,即便线上的用户需求出现显著上扬,也会出现线上需求难以全面满足的情况。
这也让线上零售行业更加意识到,无论是供应能力还是配送能力,归根到底比拼的还是零售在长链条的全供应链效率。
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的发展,迎来了拐点,且会长期受益
教育和医疗行业有很强的相似性:用户教育门槛较低、相对中低频且专业。通过这次特殊的疫情,大量用户主动或被迫接受并使用了在线教育和互联网医疗,因而当下它们肯定迎来了足够好的增长,并完成了用户的初始教育过程。
但是,等到疫情过去,谁会是最长期受益的?
在我们看来,这主要比拼的是,谁真正提供了较好的教育和医疗价值,因而得到了用户长期存留。
具体到教育行业,我们认为,最终能赢得用户的公司符合如下特征:互联网化程度高、用户体验好,利用了时间的碎片化、更智能化更自动化、显著提高效率。这会是峰瑞投的在线教育公司洋葱学院、扇贝、迷鹿音乐等公司的机会。
相反,那些短期的应急和记娱乐手机版的解决方案、跟线下教育差别不大,只是短期利用了特殊时期时间和地点便利、且很占时间的和记娱乐手机版的解决方案,用户留存度将有限或者大打折扣。娱乐业也是一样。
在线医疗短期内受益,主要是因为解决了大家当下「头疼脑热」避免去医院转而在网上寻求专业意见的问题。
最终会沉淀出来的好企业,一定是那些可以面向广大家庭、互联网化程度高、具有专业意见、与此同时对中国稀缺的医疗和诊疗资源能起到分流作用,并显著提高效率的医疗企业。
峰瑞投资的母婴在线平台十月呵护与在线视频全科医生和缓医疗都符合这些特征。和缓医疗自己培训全科医生,对现有医疗资源占用少,提供面向家庭的医疗服务。十月呵护提供在线母婴问诊服务,具有分诊和转诊的功能,提升了现有医疗系统的效率。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健康保健相关行业会变好
经历这次疫情,我们的健康保健意识会显著提高,这将带来两类机会。
健身锻炼行业与主打健康概念的食品饮料行业,有发展空间
受疫情影响,大家更重视通过锻炼提高免疫力,再加上因为在家时间长,为了迎接春夏季的减肥需求会提前到来,普及范围也会更大。
此外,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不限于食品饮料的各类对健康有辅助的行业,也将迎来发展空间。例如,更短保质期的产品,更环保健康的产品包装。
保险行业会迎来一波增长。
这主要是因为突发的医疗公共卫生事件对人们心理所造成的影响,以及公众自身保护意识的提高。
远程办公相关,将迎来从技术到应用层面各种各样的机会
远程办公是近期的流行词。毫无疑问,经过大家对各种线上远程办公模式的探索,最终那些既能节约成本又能提高效率的服务与应用能够脱颖而出,给这一领域带来从技术到应用层面的各种变化。
重点说我们近期观察到的 3 个现象。
一是,远程办公相关,在中国已经出现了平台,所以更多的企业服务机会是做 isv(平台上的独立服务提供商)。比如,峰瑞已投企业、智能化背调服务机构 i背调,接入钉钉后,获得了更快的增长。当然平台型公司的形成,也会很快涉及到创业企业站队的问题。
二是,体验远程办公各类产品与服务的过程中,一些基础设施和底层技术上的挑战和问题也暴露出来,比如视频电话不稳定、网络卡顿,等等。这意味着,能提供更好的底层技术服务的企业能有机会。
峰瑞已投企业光速已来正在这个领域发力,它做的是基于通讯传输的底层协议和功能来优化的数据传输服务,可以有效的解决远程办公、在线教育等行业在跨区域、跨国、跨网络运营商的复杂网络情况下,大量用户实时进行大量数据维度(比如音视频)的交互问题。
三是,各种细分场景下真正好用的互联网化的远程协同工具,也是会长期发展的方向。比如,产品经理远程协作工具墨刀,之前已经盈利而且有较大的用户基础,在这次疫情中也获得了很好的增长。玉符也是一样,当我们在使用的在线工具和产品越来越多,统一 id 这件事就变成很重要。
机器代人,会得到更多的重视
受疫情影响,特殊时期开工难、找人难以及人力成本高,制造业和服务业采用自动化的意愿和范围都会增加。我和几家做自动化的已投公司创始人交流时,他们也印证了这一点。
无人机一飞智控创始人齐俊桐坚持认为,后续无人系统会越来越重要,无人机技术是个平台通吃的机会,下力气把飞行平台做好是最根本的。
翼菲自动化创始人张赛说,「这次疫情会让更多企业意识到自动化产线和无人工厂的重要性。短期看,疫情之后,极有可能会有一波自动化改造和赶工生产的浪潮,和疫情相关的包括医疗用品和试剂生产自动化。」
05、几个开放性的问题
之所以说是「开放性问题」,是因为以下几个行业我们确实在过往的投资中涉及较少。我把它们单拎出来,期待能与在行业里长期浸润的创始人、行业专家交流请教。
短期受挫严重的旅游行业,接下来会往哪个方向发展?
目前,旅游业受影响最直接的是出境游和酒店业,因为限制了出行。对从业者来说,当下是很难熬的。
不过,如果我们把眼光放得更远,我的初步判断是,疫情过去后,旅游业也会出现所谓的「报复性反弹」。
除了经历灾难后的「及时行乐」的心理在发挥作用,如果疫情结束得早,可能五一时期的旅游会比预期的增量更多。当然,具体而言,还要取决于疫情的持续时间和报复性消费产生的实际情况。
除了报复性增长,想与大家探讨的是,这次疫情会不会加速旅游行业从跟团游向半自助游演进?
原本过渡到这种半自助游形式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它更多地由互联网来做出旅游决策。那么,经过这次疫情,人们心理上对组团游的顾虑,再加上报复性消费更多还是来自年轻人(互联网原住民),半自助游这种模式可能是更多人愿意尝试的。
疫情结束之后,在家做饭的行为还会延续吗?
对于许多人来说,这段时间有一个很大的生活习惯转变:把所有的餐厅消费全都转到家里了,基本上大家都已经在家持续做了两三个礼拜的饭了。
等到疫情结束生活回归正轨,我们是会回归到原来的「餐厅 外卖」形式,还是说部分延续在家自己做饭?
如果说增加了在家吃饭,可能餐厅外卖和堂食都会受影响,换一个角度,它是否会推动食品供应链更多的发展?比如线上卖菜、卖净菜与预制品。以前这两种模式都不容易,尤其是后一种太难,因为中国的外卖太发达了。
餐饮供应链品牌信良记创始人李剑和我交流时提到,新良记目前的很多经销商和购买方主要是餐厅,最近它们发现 to c 平台上的销量起来得很快,正在加紧推进超市、到家等业务。毕竟,我们恢复到聚餐还有一段时间,而忙碌的上班族显然没有太多时间或者懒得买菜洗菜切菜,购买准成品可能会是一个选择。
还有一个紧跟着的小问题,如果是卖净菜和预制品,这又会是谁的机会?
理论上讲,餐厅做会比超市做更合理。超市如果要卖预制品,它需要委托工厂单独加工,这里面其实有不好控制的因素。餐厅就不一样了,它一般只有一个半或者两个繁忙时段,那剩下的时间后厨是没事干的。无论你是中央厨房还是后厨,它都是会把买回来的鲜菜洗净后分成一份一份的,甚至是连调料都归好类,比如一份宫保鸡丁、一份鱼香肉丝这样,这是自然动作。
这段时间,我们已经看到一些餐饮店为了出囤货,在小区门口卖起了菜。虽然目前没能形成什么趋势和拐点,未来还是很值得探究的。
灵活用工,会不会迎来一个小拐点?
前段时间,大家应该都注意到了一则新闻:2月5日,有媒体报道,将有 1000 多名上海西贝的员工去盒马「临时上班」。据盒马介绍,除了西贝外,还有来自云海肴、蜀大侠、望湘园、奈雪、探鱼等 30 多家餐企员工到盒马「上班」。
他们以临时外借的形式与盒马达成人员用工合作,以缓解餐饮行业受疫情影响人员闲置与人力成本的问题,也解决商超生活消费行业特殊时期因需求增长而导致的人力不足。
这则新闻背后,我们不妨思考一个问题,这种应急产生的「灵活用工」和「人力资源外包」新型用工模式,在中国会不会在日后被更广泛延用呢?
发达国家的「灵活用工」雇佣模式已经十分成熟。2017年,ciett的一项调查报告就显示,日本「灵活用工」在人力资源行业中占比已到 40%,美国排名第二,占比 34%,而法、德、意等欧洲国家「灵活用工」的占比均超过 30%。但那时中国的占比仅为 9%。
互联网也加速了「灵活用工」经济的发展。伴随着uber/airbnb 等共享经济的涌现,越来越多的人参与零工经济。
当线下商业受到冲击,线下的商业地产会如何洗牌?这是谁的机会?
伴随着城镇化的进行,始于 1998 年的商品房改革在运行了几年后,住宅地产和商业地产都开始下沉,从一线城市到二线城市,到三四线城市,再到县城。现在,一二三四线城市的商业房地产都经历了至少一轮涨价,零售项目去到线下的时候,已经没有房地产红利了,它们需要有足够高的效率。
那么,当疫情给线下商业带来冲击,那些客流锐减、损失惨重的线下商业退场,这会是谁的机会?关于线下店,它又回到了两个问题:为什么用户要去线下,什么品类能带客到店?
06、2020 年资本市场展望
2020 年是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为了保证经济增长,国家已经逐步出台财政与货币政策来拉动经济。这将对创投市场带来两个影响:
中小企业得到更多的扶助。
应该会有更多的政策惠及中小企业,比如更多的面向中小企业的银行贷款,帮助中小企业,尤其是受疫情影响的企业解决融资问题。
我们调研被投企业的过程中发现,增加资金保障确实是当下企业们最关注的问题。有些企业还因疫情调整了原本的融资计划,有 5 家企业明确表示「预计融资要推后」,以及「年前沟通的投资人现在改为线上见了」。
峰瑞也在努力帮助已投企业争取更多的政策优惠,提供融资支持。目前,我们已经统计了已投企业的融资需求,除了寻找下一轮投资方,我们也接洽了平安银行、杭州银行等金融机构,与它们达成合作意向,帮助被投企业获得信贷服务。
假定国家经济刺激政策得以进一步惠及二级市场,到今年下半年,一级市场也会受此带动而回暖。
因为资本市场直接跟钱相关,所以它的反馈往往最直接。从这几天股市的表现来看,不管是 a 股还是港股,鼠年的头几个交易日,都是先下跌然后立刻反弹。这可以视作用股价「表态」,认为疫情对经济有影响,但应该是短期的。
国家已经推出了不少财政和货币政策,按照过去与现在国家的支持意愿来看,最后都会更多地指向中小企业和直接融资(资本市场、一二级市场等)。相信到了下半年,随着疫情结束经济恢复,这些政策很有可能首先带动二级市场上好公司的良好表现,并最终从二级市场传导到一级市场,使得一级市场变得更热。
同时,国家这些积极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可能也会使得一二级市场的「钱」变得更多起来,这也能进一步推动一级市场转暖。
写在最后:相信经过这次疫情,每个人都会更重视健康,更敬畏生命;更珍视家庭的温暖,更珍惜自己的工作;也更理解困难以及正在经历困难的其他人。
也相信经过这次疫情,会有越来越多的产业与企业会加速并深化数字化进程,这将带来极大的效率提升,也将在疫情复苏后给各行业在全世界范围内带来更多的竞争机会。
无论讨论了多少危机中的「机会」,此刻我们仍在疫情中,让我们一起,勇敢面对。